中国植被图(1:100万)在线系统
长芒草草原特征:
370.草原 Stipa bungiana steppe
是我国境内植物中性喜温暖的一种丛生禾草。以为建群种组合形成的丛生禾草草原曾经在黄河中游一带的黄土高原区广泛分布,由于数千年的农业垦殖事业的发展,大面积的自然的长芒草草原现已残留无几,目前很难找到连片的草原地段了,但是,在田埂、道旁和老年期撂荒地上还能找到这类草原自然分布范围的踪迹,来构绘出它的分布区域。从有关标本和样地记录资料查明:在我国,长芒草的分布范围东起东北平原,西达青海、祁连山、川西和西藏拉萨河谷,北界为冀北、辽西山地以北的赤峰黄土丘陵和阴山山脉的分水岭,南端可达河南伏牛山区,其分布中心在秦、晋、陇东及宁南黄土高原,构成我国特有的暖温型草原的主体①。
草原分布区的中心地带地势较高,海拔为1500~1800m,有时达2200 m,一般比蒙古高原大针茅、克氏针茅草原分布区的海拔平均高出500~800m,但是,由于纬度偏南,热量并没有显著递减,而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年平均气温可达5~10℃( 蒙古高原为-2.3~4.5℃),≥10℃积温高达2300~3200℃( 4000℃ )( 蒙古高原1700~2300℃ ),植物生长期延长到180天以上(蒙古高原80~120天左右),显示了两个草原生态区生态条件上的重要差异。与长芒草草原分布相联系的土壤为黑垆土、 淡黑垆土,有时也发育在碳酸盐褐土上,这是在暖温型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①Stipa bungiana的分布在东部可达北京郊区,西部在中天山阿拉木图以南的伊塞克湖滨( 据Е. М. Лаbpehko,1959年的资料)也有分布。
草原的种类组成比较简单,常见植物不足100种,起重要作用的有禾本科、、;;豆科、、以及蔷薇科委陵菜属等。生态类群中,喜暖旱生植物占优势,中生植物居次要地位。
草群平均高约40cm ( 变幅20~60cm ),投影盖度近50%。
草原于3月中旬返青(比大针茅草原提早近1.5~2个月 ),6月上旬抽穗开花,雨季来临之前,已进入果后营养期,8月份出现第二期生长高峰,10月中下旬,开始进入枯黄期,11月中旬进入冬季休眠期。
长芒草除种子繁殖外,还有珠芽繁殖的习性。一般当秋雨来临以后,叶鞘基部生成大量的珠芽,珠芽脱离母体,落入土壤,即形成新的幼苗。通过两种更新方式,保证了种群的繁衍。因此,如果实行封禁保护,在一定范围内恢复长芒草草原自然面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在草原分布的区域内,由于生境差异较大,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群落类型。据调查: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广泛分布着含有茭蒿( Artemisia giraldii )半灌木的长芒草群落,在土层较厚的梁峁顶部较常见的是含兴安胡枝子的长芒草群落,在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强度侵蚀区分布较普遍的是+群落。
草原中家畜喜食的牧草很多,可以利用的时间也很长,因此有计划的培育半人工的草原,逐渐扩大绿地覆盖面积,必然会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良好的效益。
在中国植被图(1 :100万)上表示了草原的两种群落类型:
上级目录:草原=>温带丛生禾草典型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