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被图(1:100万)在线系统
冷蒿草原特征:
387.草原 Artemisia frigida steppe
草原广泛分布在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向东越过大兴安岭在西辽河平原也有出现,向西北沿着荒漠草原的北缘一直延伸到蒙古和哈萨克斯坦草原。海拔梯度为500m (西辽河流域)—1000m( 锡林郭勒)—1300~1500m( 鄂尔多斯高原 )—1550~2600m( 陇东、陇西黄土高原 )—2900m( 祁连山东部)—3700~3900m (祁连山西部 )。冷蒿是一个泛北极种,在北美普列里草原也有分布。通常,冷蒿作为针茅草原和羊草草原的恒有伴生成分存在,并居于第二、第三层,只是在特殊的生境中,如石质丘陵的残积物上,在缺乏其他生存竞争对象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形成独立的冷蒿群聚,而且所占据的空间也是比较有限的。目前我们在草原地带所见到的大面积的冷蒿草原,绝大多数都不是原生的,而是次生的,都是由各类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在强度放牧和强烈风蚀双重因素影响下,经过“逆行演替”退化而来的。草地资源管理者把冷蒿种群在正常禾草群落中优势度的增高现象,标定为草原退化的象征,而把冷蒿为建群种形成的群落称为退化草原。所以,现实的大面积的冷蒿草原其性质是次生的,来源是多途径的,可以看作是退化草原“趋同性”的一个典型实例。禾草草原一旦转化为蒿类草原,而且放牧因素依然存在时,蒿类种群的作用将会持续增大、优势度也会进一步提高。随着群落的稳定性加强,蒿类草原就表现出“偏途顶极”的性质。欲促使其逆转将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可见合理利用草原、维持正常的放牧强度,对科学地管理草地资源是何等重要!那么,冷蒿为什么能在强度放牧下,由一个一般伴生种而成为优势种呢?这与冷蒿对放牧环境的特殊适应力有关。
冷蒿能够作为退化草原演替系列中的一个优势种是由于这种蒿类小半灌木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竞争手段和高度的生态耐性的缘故。在生存斗争中它既善于保护自己,也对不利的环境保持高超的适应机制。第一是耐牧:冷蒿的植株由富有弹性的许多木质化和半木质化的短枝组成,枝条多呈匍匐和半匍匐状生长,其上着生密集的线形小叶,并被一层很厚的白色绢毛覆盖,形成一个灰绿色的“地毯”,因而,能承受和忍耐家畜频繁采食践踏的强大压力。第二是更新能力强:冷蒿依靠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两种方式实现生命的自我更新。每年有数以亿万计的种子播入大地,贮存在土壤中,只要条件适宜,就可萌发,生长成无数的幼苗。更为重要的是,每一条营养枝的基部都有大量的更新芽,可以萌生无数新的枝条,成为延续生命的支柱。第三,强烈的“他感效应”。冷蒿和其他蒿类植物一样,体内贮存着丰富的挥发性生物活性物质。实验证明:这些物质泄放在周围环境中,对其他种植物的生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生态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的“他感效应”。有关其中的奥秘,尚待人们去探索。
由于冷蒿草原是禾草草原的演替变型,所以区系组成较为混杂,各地也有一定的差异。据统计,出现在内蒙古境内的冷蒿草原上的植物约有143种,分属于32科、93属。区系地理成分也比较复杂。总体上亚洲中部草原成分居主导地位,但在不同地区蒙古草原成分、达乌里—兴安—蒙古成分以及黄土高原草原成分各自起着不同的优势作用,反映了冷蒿草原的异源性特征。从生态类群组成来看,旱生和强旱生植物占植物总数的80%以上,充分表现了退化草原的旱化趋势,约20%的中生和旱中生植物都是生活力比较衰弱的原生草原群落中的杂类草成分和一部分一、二年生植物。
退化草原的特征之一是结构简化、生产力明显下降。冷蒿群落属于矮型草地,营养部分平均高10cm左右,生殖枝也不超过20cm。它的垂直结构无亚层分化。受放牧选择的控制,水平结构比较均匀,或具微镶嵌性。群落投影盖度低,平均20%~25%,最高30%,近2/3的地面处于裸露状态。生产力不高,较原生禾草草原下降1~1.5倍。干草原型的冷蒿草原每公顷可产鲜草1200~1500kg,而荒漠草原型的冷蒿草原每公顷仅产鲜草750kg。因而使草地载畜能力相应地成倍降低。
当优良的禾草草原在不合理的强度利用下转化为蒿类草原后,低产退化的草地也就成了牧业劳动者的唯一依托。鄂尔多斯高原的牧民把冷蒿草原意味深长的誉为畜群的“保命草场”,这是含有两重意思的。 一方面,从实践中人们体会到合理经营和科学管理草原的极端重要性;另一方面对冷蒿草地在牧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及其饲用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无论青鲜和枯干时羊和其他家畜都喜食,这是和其他具有恶臭味道的蒿类植物的一个显著差别,后者即或家畜在饥饿状态也是不乐于采食的。冷蒿早春返青早,冬季枯黄晚,甚至在雪被保护下具有可长期保鲜的特性,因而,可以在饲草料极端缺乏的条件下,起到缓解家畜生活困境的作用。由于冷蒿草原自身是一类退化草原,尽管有以上多种优良价值和自我调节功能,但它的生态忍耐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重视冷蒿草原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对极度退化而已发生土地沙漠化征象的地段,要采取休闲禁牧和补播改良的措施,使之逐渐修复生息。
在中国植被图上,标定了两类冷蒿草原的地理类型。
上级目录:草原=>温带丛生禾草典型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