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被图(1:100万)在线系统
石生针茅荒漠草原特征:
393.荒漠草原 Stipa klemenzii desert steppe
,又名小针针茅,克列门茨针茅,是针茅属羽针组的另一种小型针茅,其外部形态和戈壁针茅极为相拟,以往的地植物学文献中都作为戈壁针茅的近似种(亚种)对待,后来植物分类学家把该亚种升为独立种,深入的地植物学调查也证明和Stipa klemenzii二者之间存在着生态地理替代现象,如前所述,由为建群种构成的荒漠草原是蒙古高原荒漠草原典型棕钙土上的代表类型,而由Stipa klemenzii组成的矮草群落则是介乎于戈壁针茅草原和克氏针茅典型草原以及山地草原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发育土壤为暗棕钙土或淡栗钙土,进入典型草原地带,则更多出现在石质低山丘陵地的顶部(如锡林河流域 ),并与原始粗骨性土壤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再向北还出现在俄罗斯湟尔琴达乌里和蒙古杭爱山区森林草原地带,据此,我们认为,把Stipa klemenzii理解为亚洲中部东蒙古荒漠草原种,而认定为蒙古高原中西部地带性的蒙古荒漠草原种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在分布范围内,Stipa klemenzii除形成荒漠草原群落外,在蒙古高原东南部和北部山地还经常出现在禾草、杂类草草原,草原,线叶菊草甸草原以及旱生小半灌木( 、, )群落中,可见该种对山地生境的适应性比较广泛。
在中国植被图上,重点标了分布在内蒙古乌兰察布高原东部的石生荒漠草原(Stipa klemenzii+++ + )。草群低矮,高度 10~20cm,投影盖度15%~25%,一般不超过30%,种的饱和度平均10种/m2,地上生物量较低,并与年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有密切关系,波动幅度在59.2~345.0kg/ha之间(根据李德新等1959~1982年观测资料 ),还表现为11~13年波动周期。
与戈壁针茅草原一样,克列门茨针茅草原也是亚洲中部蒙古高原中心部位特有的一类矮禾草荒漠草原,是发展养羊业的优良牧场。目前由于载畜量过高,已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应通过调节畜群结构,合理利用,还应在过去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上级目录:草原=>温带丛生矮禾草、矮半灌木荒漠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