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被图(1:100万)在线系统
红松、紫椴林特征:
64b.、林 Pinus koraiensis, Tilia amurensis forest
本群系在我国东北的东部山区分布极广泛,为主体群系,多占据山腹中下部半阳坡或阳坡。土壤肥沃,为典型的山地暗棕壤。在垂直分布上,其上限海拔高度因地而异。一般是自南向北逐渐降低,例如在南部的长白山为1100m左右,向北至张广才岭降低为900m左右,再北至小兴安岭则下降为700m左右;其下限海拔高度也有同样趋势,例如在长白山为700m左右,向北逐渐下降,但自北纬43°40′左右的镜泊湖(黑龙江省,宁安县)附近以北,则成为水平地带性植被,在以南各地区都属垂直地带性植被。
群落外貌整齐,层次明显,盖度在95%左右,植物组成较复杂。乔木层郁闭度为0.6~0.8,树高15~20m, 胸径31~34cm,以为优势,并混生十多种阔叶树,以为标志种,其他还有、、、、、、、等。同时林内常混生少量北方寒温性的针叶树种,如,和等。此类阔叶林是一种复层异龄林。
下木发育完好,但不茂密。灌木层主要以较耐阴的为优势,其次有:、、等,其次也有一些喜光的灌木,如、、、等。随地势变化,种类组成也有所不同:自山腹以下,土层较厚而湿润处,则有、、等;层外有、、等,使这类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具有南方(亚热带)景色。
草本植物层也较复杂,随着生境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在排水良好的山坡,主要为、,其次为、和等;在林冠较疏开处,则有、、等;在山腹下部则蕨类植物增多,如、、等。随着林冠郁闭度增大,除、、等这些典型特有草本植物增多外,并常常混有北方寒温性常绿针叶林 (、林)下的小型耐阴草本植物,如、、等。在林内藓类植物常成明显层片,组成以、为主,并且多呈斑点状分布。
紫椴林天然更新良好,形成多地带并存的复层异龄的针阔叶混交林。其自然发育的过程,是由于过熟的老树枯倒而形成林间空地(天窗),因而促使喜光的阔叶树种得到发育,而在阔叶树种的蔽荫下,又有幼苗更新再发育成大树,如此循环发展,由于针、阔叶树种的不断更替,使、林始终保持成为复层异龄的结构。
树干通直,材质良好,出材率高,易加工,耐腐朽,工艺价值很高,为珍贵用材树种,同时混生的阔叶树种,也有许多种名贵用材阔叶树种,如、黄檗、核桃楸、紫椴等,所以经营管理好此类针叶阔叶混交林有着重要经济意义,应采用伐育兼顾,以达到持续利用,并保护好部分原始林(自然保护区)作为种子林。如已遭破坏成阔叶林,则应采取封山育林及“栽针保阔”,促其尽快恢复针叶阔叶混交林。
上级目录:针阔叶混交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