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被图(1:100万)在线系统
紫椴、色木林特征:
69a.、林 Tilia amurensis, Acer mono forest
此类杂木林是包括和以及等的种类为建群种的群落,优势种不明显,一般为红松阔叶混交林破坏后,由落叶阔叶树萌生而成的次生植被类型。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都有分布,多见于海拔600~900m以下山腹或山麓地带,或是由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经强度择伐后,由留下的阔叶树发展而形成,或是由于原始森林退化而成。这类森林在某些封山育林较好的地段,长势旺盛。
群落高度10~15m,层次明显。郁闭度多在0.8以上。乔木层以、为标志种,并常混有;在不同地段上,还混生有、、、、、、等阔叶树,并有时残留少量的、、和等针叶树。在辽宁等地还可见到等种类。林下灌木多为红松阔叶混交林中常见的种类,如、、、、等,在林中稍湿处生有湿生灌木,如、、等。林下草本植物也多保留红松阔叶混 交林内的草本植物。如森林假蘩缕、等,在排水良好的山坡有、、乌苏里、,在林冠稀疏处有、、,在坡下及阴坡蕨类较多,如、、以及、等,在局部稍湿处有及一些小型耐阴植物如等。并有等藓类植物,呈斑点状分布。
此类森林在演替上处于中间阶段,在有、、等种源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过度干扰,将恢复到红松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朝进展演替方向进行。如采取栽针保阔措施,会加速进展演替的进行。若继续采伐、破坏,将会朝逆行演替方向进行,退化成灌丛或草甸。
上级目录: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