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被图(1:100万)在线系统
西伯利亚红松林特征:
9.林 Pinus sibirica forest
本类型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的阿尔泰山西北部卡纳斯与库姆河上游地区,这里为自然分布的最南端,也是广阔的北方针叶林 ( 山地南泰加林类型)沿山地向南延伸进入草原地带的最远点。西伯利亚红松是较抗寒的大陆性树种,对热量要求不高,可分布到森林垂直带的上限,因喜较高的空气湿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在阿尔泰山布尔津河流域以东的分布。对土壤的要求也不严格,可以生长在山地上部的砾石质薄层土壤上,但最适于中山带湿润、平缓的砂壤、粘壤质土的坡地。在这种情况下,它常被更耐阴的云杉或冷杉所代替。也较耐阴,其幼树可在林冠下存活,但随海拔高度的增高,其喜光性亦加强,在森林垂直上限的西伯利亚红松林十分稀疏透光。
典型的林在卡纳斯山主要分布在山地森林垂直带上部的北坡和西坡,并形成山地的森林上限。向下,则被和的常绿针叶林所代替。在较干旱的地段,西伯利亚红松林让位给西伯利亚落叶松林。
根据生境及组成的变化,可划分为2个群丛,即:
(1 ) — — —林:在卡纳斯与库姆河上游山地常绿针叶林上部,处于海拔 1900~2300m之间的台地或缓坡上,坡向为北、西北或西。林下土壤为砾质—砂壤质的山地森林生草灰化土。
林木组成以西伯利亚红松为优势,其次是西伯利亚落叶松,还混有少量的。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和坡地部位向上,西伯利亚红松在组成中的比重逐渐增多。林冠郁闭度一般为0.5〜0.6,甚至可达0.8。西伯利亚红松在100年时约高18~20m,其上有一层高22~25m的西伯利亚落叶松的稀疏上层林冠。
下木以常绿的种类为主,组成有越橘和,此外有少量的、 、和等。草本层很稀疏,以和 为主,尚有少量的、、山地羊角芹和等。藓类层较发达,盖度在25%以上,松软而湿润,以齿肋曲尾藓为主。此外有枝状和叶状地衣与附生在树枝上的。
每公顷平均木材蓄积量约140m³。由于西伯利亚红松的球果重而大,种子不易散布,且多为鸟类和鼠类掠食,因此天然更新不良,林下幼苗幼树稀少。
(2) —林:在海拔2300~350m的森林垂直上限,极为稀疏,生长不良,树干低矮、扭曲,树顶常分叉,属于独特的高山类型——因而有的学者将其定为。它在高山冰碛石堆间构成了片段的高山矮曲林,郁闭度为0.1〜0.2,林下细土层很薄,分布不均,往往为碎石基质。在疏林下出现了浓密的圆叶桦灌木层,并在林外平缓的高山台地上构成了大面积密不可入的高山灌木丛。圆叶桦灌木层盖度可达90%,严重地妨碍了森林的天然更新。下木还有,,和其他。下草较稀疏,主要是高山草甸的种类,有、、、、、、、和等。藓类和地衣层十分发达,盖度可达30%。此类型不易利用,主要作为水土保持林。
上级目录:针叶林=>寒温带和温带山地针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