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被图(1:100万)在线系统
灌丛特征:
第八章 灌丛
Chapter 8 Scrub
灌丛包括一切以灌木占优势所组成的植被类型。群落高度一般在5m以下,盖度大于30%~40%。它和森林的区别不仅高度不同,更主要的是灌丛建群种多为簇生的灌木生活型。它和灌木荒漠的区别则在于灌丛多少具有一个较为郁闭的植被层,裸露地面不到50%,不像荒漠那样植被稀疏而以裸露的基质为主。此外,灌丛多是中生性的,而荒漠则是极度旱生的。我们这里所说的灌丛不仅包括原生性的类型,也包括那些在人为因素或其他因素影响下长期存在相对稳定的次生类型。
灌丛的生态适应幅度较森林广。在气候过于干燥或寒冷,森林难以生长的地方,则有灌丛的分布。灌丛在我国植被水平分布带中并未占有显著地位。这是由于我国东半壁气候湿润,发育了大面积的森林,西南部又有青藏高原的崛起,产生了一套高原植被;西北部荒漠中虽有灌丛存在,但面积不大,而且植被稀疏,本书均作荒漠类型予以处理。但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闻名世界的青藏高原,在山地垂直带上常有原生的灌丛的分布。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开发很早的国家,在长期的人类经济活动影响下,发育了许多次生性灌丛类型。
灌丛作为一个类型来说,在我国分布很广,从热带到温带,从平地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山都有分布。组成种类不同,区系成分复杂,生活型多样,具有各种适应表现,有阔叶的、针叶的、常绿的、落叶的、耐寒的、喜热的、耐旱的、喜温的、喜酸的等等,所以它的适应范围比针叶林和阔叶林更为广泛。
由于灌丛分布广泛,类型十分复杂,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在高山、亚高山上,在山地寒温针叶的上限分布着一类特殊的灌丛,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够适应低温、风大、干燥、长期积雪的高寒气候。它常与高寒草甸构成亚高山灌丛草甸带,或独立形成亚高山灌丛带,所以它是具有垂直地带意义的相对稳定的原生植被类型。在这类高寒灌丛中对高寒的气候适应方式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叶子为针叶或鳞叶,茎干匍匐地面,形成不高的密实垫状;有的叶子常绿革质而厚,背面被毛,角质层发达;有的植株密集低矮,寒冷时落叶。这些形态特征反映在外貌上就有显著差别,而故有常绿针叶灌丛、常绿硬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之分。这类灌丛区系组成,主要是杜鹃花科的、,杨柳科的,蔷薇科的和,蝶形花科的。以及柏科的和。其中特别是杜鹃属植物所占比重最大,分布面积也最广大。杜鹃种类之多是其它地区所不能比拟的。
在温带地区以及亚热带高原山区分布着一些落叶阔叶灌丛。这种灌丛都因冬季寒冷而落叶,组成的灌木种类既不耐寒,也不甚耐热。在温带森林区它们常是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类型,其种类组成与那里的落叶阔叶林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仅许多伴生植物原就是森林灌木层和草本层中的种类,甚至优势种或建群种也常是森林灌木层中所常见的,如、、、、、。至于那些分布在荒漠边缘地区以及高海拔山地上的落叶灌丛,则主要是由于大气和土壤的物理性干旱或由于低温风大、土壤盐渍而产生的生理性干旱致使森林难以生存而出现的灌丛类型。如灌丛、灌丛、灌丛、灌丛、灌丛、灌丛、灌丛等,还有较多荒漠、草原的种类成分,常属于原生的灌丛类型。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丘陵低山的灌丛,就其外貌看来,有常绿的、有落叶的、也有常绿和落叶混交的。它们的共同点是其植物种类多属势带、亚热带区系成分,性喜暖热,不耐寒冷,所以它们的分布都局限于热带、亚热带丘陵低山地区。此类灌丛绝大多数都是当地森林砍伐后所形成的次生植被或是植被演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们的种类组成也与其前身各种森林存在着密切联系。例如、、灌丛就是中亚 热带或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屡遭砍伐后形成的次生灌丛,其优势种、、都是常绿阔叶林下的灌木层优势种。灌丛、灌丛等则是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经不同程度砍伐、火烧所发展起来的次生灌丛,它们之间的种类成分也存在着密切联系,并且许多灌丛中还保留有少数乔木和幼树。许多岩石裸露山地的灌丛则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砍伐后的产物。此外,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干热河谷内以及海滨沙滩上的有刺灌丛则是 局部地形(例如河谷焚风)以及基质( 沙滩)所促成的灌丛群落。其中多属原生类型。在西沙群岛,在各种磷质石灰土上分布着原生的肉质常绿阔叶灌丛和矮林。
综上所述,我国灌丛类型十分丰富,既有在各种特殊自然条件下发育的原生类型,也有人为不同程度影响下形成的次生类型,它们的分布范围和面积往往超过森林群落。我国东部虽说是森林区,但现状植被仍以次生灌丛为主。所以无论在植物资源和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或利用植被固沙、防风、护田、固堤、保持水土、改善环境上,它们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植被型列表:
温带落叶阔叶灌丛
亚热带、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灌丛(常含稀树)
热带珊瑚灰岩肉质常绿阔叶灌丛和矮林
亚热带、热带旱生常绿肉质多刺灌丛
亚高山落叶阔叶灌丛
亚高山硬叶常绿阔叶灌丛
亚高山常绿针叶灌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