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张德纯创建于2021-09-06 15:48:59 NSII维基文档系统
文章来源:蕨之美_公众号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646/PHYTOTAXA.518.1.8
广西白桫椤 Sphaeropteris guangxiensis
白桫椤属(Sphaeropteris)隶属于桫椤科(Cyatheaceae),全世界大约有103种,分布在墨西哥、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加勒比海、尼泊尔到中国南部和南太平洋等区域。
中国记录有三个物种,即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海南白桫椤(S. hainanensis)和笔筒树(S. lepifera),然而仅分布于海南的海南白桫椤一直被当作是白桫椤,因此分类学家们一般认为白桫椤属在中国只有白桫椤和笔筒树两个物种。
之前,莫日根高娃等人通过对中国白桫椤属广泛取样,利用GBS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大量单核苷酸变异位点(SNP)信息进行群体遗传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研究探讨白桫椤及其近缘物种的亲缘关系和物种多样性分化情况。结果表明,海南白桫椤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物种,而分布于广西的白桫椤属植物是海南白桫椤与分布在云南的白桫椤通过杂交形成的新物种。
白桫椤属群体遗传结构
近日,哈尔滨师范大学、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和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联合将广西的白桫椤属植物命名为广西白桫椤Sphaeropteris guangxiensis Y.F. Gu & Y.H. Yan 在国际分类学杂志Phytotaxa上正式发表。本研究获得上海市绿化市容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广西白桫椤
Sphaeropteris guangxiensis Y.F. Gu & Y.H. Yan
A. 羽片 B. 裂片 C. 孢子
广西白桫椤与白桫椤、海南白桫椤的区别包括以下几点:
拳卷叶:海南白桫椤的拳卷叶外侧和内侧几乎没有鳞片;白桫椤拳卷叶外侧和内侧均密布鳞片;而广西白桫椤的拳卷叶外侧稀有鳞片,内侧鳞片较多。
拳卷叶和裂片上孢子囊群.
AD. 白桫椤 BE. 广西白桫椤 CF. 海南白桫椤
单个裂片上孢子囊群数量和对裂片覆盖面积:白桫椤每个裂片有孢子囊群7-9对,约覆盖裂片的3/4;海南白桫椤的孢子囊群数10-12对,几乎完全覆盖了整个裂片;广西白桫椤的孢子囊群数8-10对,约覆盖裂片的5/6。
孢子大小和纹饰:白桫椤比海南白桫椤的极轴短,而赤道轴长,广西白桫椤则居于二者中间,其赤道轴长更接近白桫椤;在孢子周壁纹饰上,三者均为颗粒状纹饰,但白桫椤的颗粒状纹饰分布较疏,而海南白桫椤则较为密集,广西白桫椤的颗粒纹饰则较大呈短棒状,分布较密集。
孢子形态
A-C. 白桫椤 D-F. 广西白桫椤 G-I. 海南白桫椤